交通信号灯

智慧交通 平安出行
首页 > 动态 > 行业动态

浙江:围绕“一联盟、两提升、三高地”,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5-03-31     编辑:交通信号灯     浏览:0

2024年11月3日~6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2024年11月5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智慧交通处主任刘文旗就《围绕“一联盟、两提升、三高地”,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做主题分享,本文系现场演讲整理而来,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微信截图_20250326160613.jpg

一、基本情况

在公路领域,浙江依托沪杭甬、杭绍甬等路段开展了智慧高速探索,目前,浙江累计完成880公里智慧高速建设改造,计划至2025年建成智慧高速1000公里,逐步形成“三纵一横两环”智慧高速网络。此外,在政府侧还打造“浙运安”“浙路通”等实用、管用等重大应用。

“浙路通”作为数字公路的基础底座,核心工作内容是“公路一张图”,目前初步形成的“一张图”涵盖了标志标线、监控视频等27个图层,覆盖了1300公里高速公路、7000公里国省道以及11万公里农村公路,为公路路网监测、路网运行、养护管理等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运安”主要聚焦营运车辆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为管控难等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输安全水平,“浙运安”的核心工作内容是“一码三闭环”机制,以“安全码”为牵号,打造人车企全要素闭环、装运卸全过程闭环、多部门全方位闭环,“浙运安”上线至今取得了良好效果,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得到大幅下降。

二、问题需求

近年来,浙江依托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并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主要存在5个方面问题。

一是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影响,干线公路土建扩容难度较大,单公里造价预计超过7亿元;二是公路数字化转型覆盖规模小、系统贯通不够,总体呈现碎片化,整体性不强,没有形成网络;三是运行安全风险挑战不断增加,浙江路网密度大、路网流量高,桥梁隧道也排名全国前列,通行和安全保障压力较大;四是公众出行体验有待提升,前期谋划主要聚焦于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营,对于公众出行服务体验方面的考虑较为狭隘,比如建设的一些出行应用目前也没有和导航平台形成良好合力;五是体制机制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总共有88家高速公路运营业主、30家运营单位,存在着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互认难、缺乏统一出入口等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浙江地处“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区,位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3大主轴与沪昆走廊的交汇点,是全国交通流量最密、网络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保通保畅、安全运行压力大,亟需通过数字赋能、机制创新,实现整体提能增效。

三、推进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浙江将紧扣两部文件精神,按照有效场景规模覆盖、一体任务全部实施、示范任务特色突出的原则推进相关工作,主要聚焦6个方面。

一是聚焦浙江高速主体多,一体化服务难等难点痛点;二是聚焦成熟场景推广应用;三是聚焦现有多系统和多入口的综合集成;四是聚焦一批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改革;五是聚焦政企社、省市县联动共建;六是聚焦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的带动支撑。

示范通道。

本次浙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示范通道总共2943公里,覆盖了15条国家高速、6条普通国道、1普通省道,其中,高速公路1766公里,普通公路1100多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廊两翼全网”,“一廊”指沪昆走廊浙江段,“两翼”指东连宁波、西接南京,与宁波、南京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互联互通的公路水路设施,“全网”指全网改造服务区、收费站等,不仅仅局限于示范通道内。

微信截图_20250326160712.jpg

实施任务。

此次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浙江重点实施11项任务。

智慧扩容方面,包括智慧站点、干线通道主动管控、“一张网”出行服务、智慧服务区等4项任务,主要通过推动点线面联动、一体建设相关场景,实现多元主体数据汇聚,由“单点管控”向“全网联控”提升,力争高速高峰时段平均行驶速度提升20%。

安全增效方面,包括数字治超、智慧隧道、应急指挥调度、路网运行监测预警、阳光救援等6项任务。

产业融合方面,结合杭州“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推动杭千高速109公里路段等开展车路协同驾驶测试,并探索建设11公里高速路段车路协同测试场,加快构建“一廊、十区、万辆”智慧交通产业链。

核心目标。

将重点实现“一联盟、两提升、三高地”三大目标,“一联盟”即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省一体化数据运营新模式,“两提升”即实现干线通行效率提升2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重点实施一批路段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三高地”即打造面向公众的“三融合”出行服务高地、面向企业的数字运营协同高地、面向行业的“大脑+应用”治理高地。

四、主要预期成效

一,推动数字交通底座共建共享。

数字交通底座并不是一个平台或系统,更不是指一个单纯的数字化应用,它是由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运营单位、运输服务相关主体底座等共同组成,核心在于要实现数据畅通共享、业务相互支撑、多方联动共建。

具体来说,首先要迭代行业管理底座,过去我们总认为只要有一个省级管理底座就能实现全网监管,但实际上这行不通,因为建设单位的能力和资金是有限的,很难实现一统到底,并且各级的需求也不同,一统到底就会出现越往下的需求越难第一时间得到响应。所以我们提出加大市级子平台的建设模式,尽量将地市数据沉淀到市、县、区,省级平台主要负责数据标准、数据格式等方面的统筹。

其次要打造行业数据运营底座,将逐步有序地开放公共数据授权应用,推动行业企业参与整个生态构建,过去一直没有很好地盘活行业运营数据,主要还是由于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不成体系,比如一个服务区或一个收费站的数据,从面上看整体价值不高,但如果是一个省或整个行业的数据都汇集起来,那潜在价值就相当高。此外,过去的许多数据都沉淀在运营单位和管理部门中,但他们并没有很好地管理和深度挖掘这些数据,下一步通过数据运营手段进行市场倒逼,相信数据质量会越来越好。

最后要构建“多源融合”的感知应用体系,此次数字化转型中计划建设“一站多用”应用场景,整合治超站和交调站等功能,实现一站多用。

二,破解“多主体格局下、一体化服务难”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数据运营联盟探索,浙江成立了高速公路数据运营联盟,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其次要推动服务区、阳光救援等实现一体化服务,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级平台,下一步将深化“1+93”联网运行体制,“1”是省级联网平台,“93”是93对高速服务区平台,高速救援方面,将依托浙江交投“施救在线”系统,推动其他公司采取接入或分层耦合等方式实现一体化服务,此前高速救援方面建设了很多平台,导致不同路段要使用不同APP,接下来浙江将推行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使用浙江交投“施救在线”系统,一种是在业务环节使用自有平台,但在公众端用全省统一平台,总体要实现出口和入口统一。

最后要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重点场景在于收费站和服务区信息发布,以及同“施救在线”线路相关的导航平台加强沟通。

三,推动交通领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数字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此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格局,有望形成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比如数据运营授权将促进数据交易模式建立,再比如车路云协同也将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浙江在车路云协同方面有较好基础,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达到五百多家。

五、思考与体会

结合浙江近几年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简单谈一下体会。

一,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设备和技术的叠加,核心在于改革。表面上看是数字链的建立,实际上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是利益链、风险链以及责任链的重新定位。利益链方面,过去的数据都在各自手中,但现在都要拿出来进行共享,涉及利益该怎么分配?风险链方面,如何分担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带来的风险?责任链方面,建设责任、运维责任、数据的准确性责任谁来承担?特别是一体化应用升级、大数据中心等共建共享的项目,建设初期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但后续的运维与运营等问题也需要深度考虑。

二,数字化转型要始终坚持实战实效导向。为什么现在的许多数字化应用到后期没人管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形成闭环。“浙运安”应用取得效果的核心原因在于形成了闭环,比如对于货车司机来说,变成“红码”就要停业整训,直接影响收入,所以货车司机会对驾驶行为非常注意,确保自己是“蓝码”。

三,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建设任务,需要考虑后面的运维与推进工作,另外,前期的规划工作也很重要,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思考与设计,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提速完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0755 - 2919 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