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 - 2919 5095
时间:2021-12-23 编辑:交通信号灯 浏览:0
我国交通信号灯、交通杆件市场年度投资规模达几百亿,如此大体量的市场投资背景下,生产这些产品的交通安全设施企业中并没有诞生上市公司,甚至也不见被资本投资青睐的企业。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产业已经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在本应该处在蓬勃期,然而现实是境况并不乐观。
就以我国生产信号灯最早的华南地区为例,大大小小企业遍布。虽然在同一个地域,从事一样的产业,却各自诞生了不同的境遇。
有的企业忙于周转,有的企业已经缩小了业务量,提起诞生不了巨头这个话题,很多企业家都感慨:“如果倒回十年前,也许有可能,巨头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了。”
近期,赛文交通网专程走访了华南地区广州、佛山、深圳等城市,对以交通信号灯、交通杆件、交通诱导屏、交通信号机为主要经营产品的交安设施类企业进行了调研,探求我国交通安全设施生产企业的生存状态。
一、行业门槛低 小作坊遍地
十多年前来到佛山、深圳一带,到处都是大厂林立的交安企业,机器轰鸣声中,一条条生产线有序忙碌……
然而现在,这种生产制造业繁荣的景象已经被家庭作坊取代。
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使得业内充斥着大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比如生产一个信号灯,逻辑上可以简单的拆分为三个部分,找一个线路板厂做设计,再找一个塑料模具的厂家去做那个灯壳,最后找一个地方场地组装。这就是意味着,一家规模很小的一个电子制造类公司很快就能生成。
结果就是,信号灯、杆件、标志标线等各式产品鱼龙混杂,质量不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发普遍。
而那些有规模、追求高质量的传统交安企业深受其害,比如佛山市某交安企业为例,生产信号灯已经有20年历史,信号灯质量较好,在业内有口皆碑。
但是从出货速度,市场反应速度上根本竞争不过小作坊。即使是拿到深圳科研所灯具耐用性排第一的检测报告,也没有给他们市场销售带来明显的增长机会。
小作坊严重冲击了带有生产车间的制造企业。门槛低,可以找挂靠单位,一个单子被四分五裂,小作坊施工队蜂拥而上。
行业的门槛低,家庭式作坊,对这个行业没有出现一个巨头影响非常大。这已经成了交安企业的共识。
华南地区诞生了我国第一代交安企业。经过大浪淘沙,在业内有口碑名气的也是屈指可数。
像深圳市赛诺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赛诺杰”)、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鑫光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鑫光道”)、佛山市简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法马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口碑不错的企业。
市场开放之后,涌进了大量的竞争者,在感受到危机之后,很多企业都选择走小而精的路线,放弃了追逐大而全的规模。
像海康大华这种原本是在智能交通边缘公司突然切入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他们在资金、产品成本以及渠道下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赛诺杰总经理谭玉珠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大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已经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县,他们销售信号机的时候都附带推销信号灯,那么传统只做信号灯的厂家也因此就会被丢掉,丢失很大一部分市场。
来自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冲击也让这些传统交安企业瞠目结舌,像阿里系、腾讯、华为近几年都设置了智能交通业务拓展的相关机构。
用鑫光道总经理周果的话形容:“从来没想到信号灯会和互联网联系起来,他们在市场进入以后,它的打法跟套路跟原来传统的方式根本不一样,他就不断的用钱去烧。”
也就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过去20年,这个行业属于做大蛋糕的阶段。市场容得下这么多企业来生存,彼此默契的分享利益,现在蛋糕越来越大,加入的企业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了每一家企业包括即便头部的企业运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它利润越来越薄弱。
二、利润微薄 创新不足 不被资本青睐
近些年交安设施的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办公成本都在不断上涨,但是产品价格却涨不起来,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原材料涨价,是交安市场近十年来最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近两年的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交安市场原材料的价格,据鑫光道周果透露,相比两年前,原材料价格已经涨了三倍。
持续涨价的成本,让企业叫苦连天。有一个数据,20年前,交通设施销售额4000万左右,现在每年也是4000万,但20年前材料成本比较低,利润空间大。现在产品还得迭代,材料成本不断涨,利润稀薄。
企业销售的产品为何没有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调价,从而保证企业良性运转必须的利润空间。因为“低价”几乎成了交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交通信号灯、交通杆件,价格是非常关键的竞争焦点。当众多同业者都在坚持、甚至经营恶化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原有市场销售价格时,哪些相对有能力调整价格的厂商也敢不轻易修改报价。
成本高,利润稀薄,就导致整个产业陷入低价链条,从项目投标开始就打起了低价格战,甚至招标库里都有一个目录,告诉竞标者平均价格,同样的产品就要低价格的,如此压价,增加低价中标的机会。
行业还存在回款慢的特性,以交通设施信号灯为例。甚至有一些工程,回款最长能超过10年。
交安市场变成这样,企业多年发展也难以获得资本青睐,很多企业主也开始反省起来。好的资产、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卖好的价格,还是产品不够优质,企业不够优秀,融不到资。
拼低价、回款慢、利润空间被压缩成为企业逐渐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状态,智能交通行业也受到明显影响,政府支付能力下降,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目前对于多数交安设施企业而言,还挣扎在生存线上。从长远来看,不少企业迫不及待想要技术革新,但是其收益大约只够维持生存,没有能力去投资研发利润空间更大的、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对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错过发展时机也很难再迎头赶上。
三、监管体制不规范 产品达不到国际接轨
当原材料成本增长,众多企业仍然保持最终产品的原有市场报价,没有进行相应的价格调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产品质量上做些减量,并且这种减量也很可能被最终用户所“忽视”。
提起交安产品的检测监管以及标准,所有的企业主都开始吐槽,这已经成了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交安行业产品创新、发展的最大阻碍。同时,监管的缺失也是这个行业没有产生巨头的原因之一。
工程实施流程的粗线条管理,制度上有缺陷。送检合格,产品就可以在工程中使用,厂商钻空子,有机可寻。实际工程中用一些低质量、甚至不合格的产品充数,侥幸验收过关。
鑫光道周果对此特别有感触,他就经历过小作坊贪图他的产品质量好,贴鑫光道的牌去送检的荒唐事。“其实这还算好的,毕竟还走了流程,现在很多企业都不去送检,直接生产,照样有人买单,质量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
说到底,这就是跟我们国家的标准偏低以及监管制度、监管流程存在漏洞有关,另外就是对交安设施是“消耗品”定位造成的结果。
信号灯,只要亮就可以用,质量不被重视。最终导致的是,真正重视产品质量的厂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相对于低质厂商的产品成本就高很多,价格上丧失市场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对行业是侵害。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交安行业不是没有高质量产品,只是很多高质量产品只对海外市场进行销售。据赛文交通网了解,目前国内仍有不少生产道钉、交通信号灯等交安设施的企业,将业务主要定位于面向海外市场,甚至不对国内市场进行销售产品,仅做外贸。
海外市场更注重产品质量,对优劣产品有明确的选择导向,保证产品合理的利润空间,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发展。
这些非常简单的市场规则就可以明显改善交安设施产业的生态。
四、跑马圈地 各地政府保护本地企业
交安设施市场之所以没有诞生行业巨头,与各地方政府的采购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市场的采购方主要为政府部门,考虑到税收、就业、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地政府在招标采购时,更倾向于当地企业。其它省市的交安企业想要打入本地市场相对较为困难,各地也是以当地的信号灯生产企业产品为主。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的政府更希望把它给本地企业去做。供应商、施工单位都是这样去选择的,外省企业再进来,没有产品质量上的明显优势,也没有价格优势,劣势非常明显。
所以护城河的构建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维护了本地企业利益,但另一方面则抑制了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五、股份设计不合理 容易裂变
早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创业公司经验都是非常欠缺的,关于公司股份及管理架构设计往往都存在缺陷,甚至致命缺陷。
彼时,关于如何创立、管理一家新创公司,这类信息传播渠道还比较闭塞,互联网还不发达,股份结构设计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这是很多创业型公司都存在的问题。
交安企业也存在“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的现象,家族企业非常多。
在赛文交通网的调研走访中,多家企业受访人都提到了曾经在业内具有比较高辨识度的广东佛山某公司。
作为我国最早的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企业之一,鼎盛时期的这家公司,其业务占据了广东境内信号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最高销售额达到一点几个亿。但随着时任总经理的意外离世,公司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轨道继续发展,企业发生裂变,分化成几个同类型的公司。
现在同行后辈还对此感到唏嘘,甚至在业内流传一个说法,如果该上市成功,必定改变整个华南的智能交通行业的格局。
六、后记
最近几年,我国交通信号灯、交通杆件市场年度投资规模达几百亿,如此体量的市场投资背景下,并没有诞生上市公司,甚至也不见被资本投资青睐的企业。
交安设施市场之所以未能诞生行业巨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市场门槛低、市场监管不规范、低价竞争、大佬的市场进入、公司管理股份设计存在漏洞、回款慢现金流紧张、企业无力投入创新等等。
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快速扭转转变。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深耕行业多年的企业创始人,依然充满希望。对交安事业的热爱,让他们坚持在艰辛的道路中走下去。
很多人每天还在一线忙碌,依然坚持了创业初期的勤勉,现在市场严峻,他们更是不敢懈怠。
在赛文交通网的访谈中,记者感受到了,比起困难,企业主更愿意谈责任和未来,他们一方面总结经验,一方面寻找方法,很多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已经出现了转机。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交安行业本身,他们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批创业者,他们的出路与改革,将对更多企业以启示。
文章转自赛文交通网